2017-07-14 23:16:53

學習成果

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105 學年度 第2學期

幼兒期


課程名稱:兒科護理學
單元主題:治療性遊戲
修課班級:三年 10 班
指導老師: 董佩琪 老師
組 別:第 七 組
學號 姓名 工作職責
1462 薛佩涓 找文獻、演員
1466 黃家瀅 找文獻、演員
1496 王俐筑 資料整理、剪輯
1498 簡慈儀 書面統整、導演
1500 黃小竺 書面統整、編劇

中華民國 106年 6 月 14 日




一、個案簡介:
1.基本資料
姓名:王俐筑 床號: 306 病歷號碼:F94879478
性別:女 年齡〈出生日期〉:2歲 11/11 小名:筑筑
出入院日期:05/20 醫學診斷:左下葉肺炎 主要照顧者:媽媽
起迄護理日期:5/20 最喜歡的玩具:娃娃 輔助物:吹泡泡、球球迷宮
執行期間個案活動能力:佳
家庭結構:
家裡有爸爸、媽媽、媽媽的妹妹阿姨,與父母同住,但沒有跟阿姨同住。
2.病況簡介:
左下葉肺炎,肺擴張不全,需促進肺擴張。
3.健康問題確立:
呼吸困難,與肺部擴張不全,呼吸道阻塞有關。

二、文獻查證:
幼兒期發展理論 — 性心理發展:佛洛依德(Freud, 1856-1939)
著重性心理方面發展 ,強調孩童的早期經驗及親子間的互動,對其人格發展及與他人關係之建立有很大的影響。人類發展要經過一連串時期,在每一時期中身體的某個部位會發展得特別敏感,稱為快感區(erogenous zone),是一個特別容易受刺激的區域,而發展就在成功的處理不同時期,不同快感區的壓力,因此小孩在心理上由一期進展到下一期時。
一、肛慾期:年齡:1~3歲。
發展特性:快感區由口腔轉移至肛門,隨神經肌肉的成熟,可控制膀胱及肛門括約肌,有排泄及存留大便的自主能力。大小便訓練,是發展擁有權與價值態度的基礎。可能問題:肛門滯留:吝嗇、過份要求秩序、頑固、拘泥形式、佔有慾強。

幼兒期發展理論 — 社會心理發展理論:艾瑞克森(Erik H. Erikson, 1902-1994)
強調提供個體有利發展的環境,其「自我」(ego)就有能力適應而健康地繼續發展。發展分期:嬰兒期、幼兒期、學齡前期、學齡期、青春期、成年早期、成年中期及成年晚期。每個發展時期有其發展任務,若達成每一項任務,就能增加自我的力量(ego strength)。
幼兒期:自主感VS羞恥與懷疑
自主感(autonomy) 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,能自由發揮,能操縱、觸摸任何事物,則能發展出自主感。
否定(negativism) –可怕的兩歲(terrible two),最喜歡說「不」。出現反抗行為的原因是想表
現獨立感,又無法達成獨立的程度。父母應瞭解及接受他的反抗是正常現象,必須對行為設限,訂出的規則。
大發脾氣(temper tantrum) –慾望無法滿足時,常會大哭大鬧。解決方式:大哭大鬧時不予理會,僅在旁注意他的安全,待情緒平靜後,再以溫和的語氣告訴他正確的處理方式。
儀式化行為 (ritualistic behaviors)–2.5~4歲。藉儀式化行為來滿足安全感,例如:睡覺要帶毛毯或玩具。處理的原則是尊重並順從其的儀式行為。
大小便訓練(toilet training)–教導孩子何時、何地及如何大小便。當孩子會站立時,可開始訓練孩子大便。 能以口頭或手勢表示出尿布濕、膀胱能存留超過2小時尿液(通常2歲),可開始小便訓練。父母的態度不宜太早、太嚴或太鬆。
幼兒期發展理論 — 認知發展理論:皮亞傑(Piaget)
認知發展過程是由具體經驗到抽象思考。兒童成長的重要問題是如何適應所生存的世界,藉由遊戲與世界互動。強調發展時期的順序,年齡的界定有彈性,受社會環境影響而有個別的差異性。
運思前期(2-7歲)
2~4歲 (前概念期) ,以自我為中心,不可逆的單向思考,萬物有靈觀,例:太陽要睡覺,開始學習使用符合、象徵和語言。因果關係概念(歸因於無生命的對象),如:「因樹葉掉下來所以我生病了」。
4~7歲(直覺思考期),較不自我為中心,能考慮他人想法。無時間概念,以具體活動解釋時間。初步發展保留概念,質量、長度、數目(6~7歲)。

肺炎是兒童期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,常出現「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」的護理問題。在本個案研究中,病童因為肺葉右中葉浸潤,加上多為無效性咳嗽,無法有效地排出痰液,故本文運用治療性遊戲來促進肺部擴張。考量學齡期兒童的發展特色及病童喜愛球類運動與繪畫後,結合指導性、生理健康促進性與情緒宣洩性之治療性遊戲種類,設計闖關遊戲,第一關為人體器官掛圖衛教(利用「細菌卡通圖片」貼在肺葉上進行肺炎疾病衛教)、第二關為吹足球比賽(自製足球場、可移動式球門及保麗龍足球),第三關為「水彩吹畫」,反覆練習腹式呼吸和噘嘴吐氣,並訂定行為契約(每天玩吹足球至少一次,每次10-15分鐘,執行後蓋章集滿集點卡後可換發獎狀),以強化深呼吸運動技巧,並由案母返家後繼續執行。藉由回覆示教評值發現病童已能正確運用腹式呼吸與執行噘嘴吐氣,從原始每30分鐘3-4次的無效性咳嗽轉變為每30分鐘1-2次的有效性咳嗽,故達成促進肺部擴張之護理成效。本個案研究之優點在秉持「無創傷性照護」之理念,邀請家屬參與此過程,同時訂定適合且具體的行為契約,以協助病童肺部擴張的持續性,讓呼吸道清除功能儘早復原。
在這次的治療遊戲中,我們透過鼓勵主要照顧者帶使個案有安全感的衣物及玩具,來緩解分離焦慮。也透過吹泡泡、與媽媽一起送乒乓球回家的遊戲中,衛教深呼吸的技巧,改善肺擴張的情況,維持良好的氣體交換功能。衛教主要照顧者能多給個案補充水分,使痰液濕化,並教導拍痰技巧,能促使痰液鬆脫,以利痰液排出。

三、活動內容
1.活動動機與目的:
(一)動機:
因為肺擴張不全,所以使用治療性遊戲吹泡泡及球球迷宮來幫助肺擴張。
(二)目的:
改善肺部擴張情形,恢復正常呼吸功能。
2.治療性遊戲內容
1) 時間:
下午兩點開始進行,孩童活動力較佳。
2) 情境:
由護理師教導孩童如何進行遊戲,並有媽媽在旁邊陪伴且共同進行遊戲,會比較安心也較受控制。
3) 地點:
在病人單位306執行,方便活動,有安全感。
4) 執行人員:
薛佩涓(護理師)教導遊戲,並說明使用方法、黃家瀅(媽媽)協助孩子並陪伴,一起完成遊戲、王俐筑(妹妹)參與遊戲,完成治療、簡慈儀拍攝影片。
5) 工具:
吹泡泡,球球迷宮;可利用深呼吸,讓肺進行擴張。
6) 執行過程:
先深呼吸,嘟嘴輕輕呼氣,讓泡泡形成;在一個紙做的迷宮,把乒乓球從起點吹到終點,過程中每次呼氣前,都必須深呼吸。
四、分析與討論
1.比較活動設計的執行過程中與文獻查證資料之異同。
查證文獻後,發現遊戲內容跟文獻是有些許差距,雖然年齡層不同,但皆是利用相同原理執行,我們也取其一遊戲並做了小小的改變,過程也還算順利,最終目標讓肺部擴張仍然是有達到目的的。
2.探討影響活動設計與執行過程之相關因素。
孩童的專注力是一大問題,常會分心不配合,剛好又遇到最愛說不的年齡,容易造成護理師無法幫助孩童如期完成治療。
3.分析此次活動經驗中的成效與建議。
配合孩童的喜好,讓孩童有自己選擇的機會,我們會依選擇並製作相關的治療性道具,當孩童看到喜歡的圖案,會更容易配合,也更容易達成目的。
4.根據此次活動經驗,提出治療性遊戲對兒童照護之意義與重要性。
透過治療性遊戲的過程,依據孩童年齡的喜好特製專門的輔助遊戲,讓孩童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治療,也不會讓小孩抗拒不受控制,可以在歡樂的氣氛下且快速地完成治療,不需要拖延時間或連哄帶騙的完成治療。
5.在完成此次治療性遊戲報告,請依據護理八大核心能力達成情形,進行自我評值及連結情形,請具體舉例說明。
溝通合作很重要,因為要用小孩能理解的方式,讓他明白我們要替他治療,不管在過程中,他有多不配合,都要想辦法跟他溝通讓他信任我們,也要跟媽媽建立良好的關係,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每個病人都有不同的情況,應該用不同的方法,盡量的讓每個病人感到舒適,像是影片中的妹妹就有痰多的情形,我們就會教導媽媽怎麼替她拍痰,促進痰液的排出,讓妹妹感到更舒適。
具備基礎醫學是很基本的,像是能夠教導病人家屬一些疾病的相關知識,給予他們適當的衛教讓他們出院後還是能照顧自己,降低疾病的嚴重度,影片中我們就有衛教媽媽可以讓妹妹多喝水以及適當的休息及活動。

五、參考資料:
蔣立琦、吳佩玲(2016)‧緒論‧蔣立琦、吳佩玲,兒科護理學(27-32)‧台北市:永大
葉麗娟(2016)‧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及護理‧葉麗娟,兒科護理學(50-54)‧台北市:永大
陳冠伶、張宮綺、周郁庭、蔡佳玲、連心瑜(2015)‧運用治療性遊戲協助一位學齡期肺炎病童促進肺部擴張之成效‧長庚護理,26(4),513-525。

回應(0)

發表網誌評論

載入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