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1-14 13:09:10

〈生命教育的終極關懷〉-生命終站的生死智慧

〈生命教育的終極關懷〉-生命終站的生死智慧
The ultimate concern of life education
-The wisdom of life and death at the end of life

劉易齋 博士
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教授
暨國防大學榮譽客座教授


大綱
前言
探討生命終極關懷的概念詮釋
揭示正向的「生命終站」理念
生命終極關懷的文獻探討
從生命終極關懷到身心轉換體系之實務
結論

一、前言
基於探討生命原相與牽究世俗觀念之所需,本文嘗試以「生命終站」與「身心轉換」來替代死亡、瀕死、命終、逝世、過身等世俗字義,用人生不可逆轉的必然課題,為無知的、虛偽的禁忌打開一道可供檢驗、可予親證、思考的勘驗門徑。
不論畢生汲營名利或澹泊自沐,「善終」皆為在世者冀求的期望、理想,然而,環顧當前現代社會的現實狀態,能「善終」者非常鮮少,究此肇因何在?一語道破,就是「無知」使然!因而為求顛覆千百年來的人類迷思,乃亟思從本文的探討命題中,揭開「生命終站」的面紗,還歸人生最原始和最重要的生命原相。
二、探討生命終極關懷的概念詮釋
(一)從「廣義」的面向來探討,佛教的無常觀認為認為,在現實生活中每一位還活著的人,都可以被視為「臨終者」,因為人從出生伊始就注定了走向生命終站之必然,從生到死是不可逆轉的驅進歷程,「臨終」的時間長短,無法被切割或暫停,它是與生俱來的存在。
二、探討生命終極關懷的概念詮釋
(二)從「狹義」的面向來檢視,它可以從每一位瀕死者的處遇狀態來予以分類界定。概要而言,狹義的「臨終」者可以約略分類如下:
漸進式的臨終者:安寧病房的癌末病人、植物人、重症病患等。
急迫式的臨終者:瞬間亡故或急速喪失生命者,例如心肌哽塞、心臟病突發猝死、嚴重車禍、空難、海難、水火災罹難、地震、海嘯、戰場屠殺、意外亡故等。
非自主式的臨終者:遭受謀殺、死刑、政治或宗教受難。
自主式的臨終者:預知時至的宗教靈修者、戰場上自盡的烈士、赴湯蹈火的捐軀者。
其他隨業報瀕死的臨終者。

三、揭示正向的「生命終站」理念
※生死無礙
無論任何人都應該擁有無懼死亡的安定力量。這種能夠在任何時空情境中安定身心的力量,或許可以用「禪定」、「自在」、「安恬」、「寧靜」、「安詳」、「無憂」、「靜慮」等字義來表達。
依據人類歷史上的智者、先知、聖哲、賢士、修行人等生命成就者的親證體驗與直切教誡,人在生命終站的身心轉換前夕,或是在此之前的每一天、每一夜、每一秒分時隙裡,都必須做好臨終、往生、轉換的訓練,吾人可以稱這種落實在平素生活中的訓練,叫做生命終極關懷又可以稱做「身心轉換體系」。

三、揭示正向的「生命終站」理念
※生死無礙的聖哲典範
依據人類歷史上的智者、先知、聖哲、賢士、修行人等生命成就者的親證體驗與直切教誡,人在生命終站的身心轉換前夕,或是在此之前的每一天、每一夜、每一秒分時隙裡,都必須做好臨終、往生、轉換的訓練,吾人可以稱這種落實在平素生活中的訓練,叫做生命終極關懷又可以稱做「身心轉換體系」。

四、生命終極關懷的文獻探討
「西藏生死書」(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
Dying),(鄭振煌譯,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著,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 版)。
「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: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 生死學」,(傅偉勳著,中正書局出版)。
「虛雲老和尚禪七開示錄」,(普門文庫出版)。

四、生命終極關懷的文獻探討
「名僧生死觀」,(江支地譯,爪生中、涉谷申博編 著,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)。
「太上感應篇」註訓證,(蘭陵學了篡輯,佛陀教育 基金會出版)。


四、生命終極關懷的文獻探討
「飭終須知」,(釋世了撰述、釋妙真鑑定,青蓮出 版社出版)。
「前世今生-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」,(譚智華譯, 布萊恩.魏斯 Brian L.Weiss作,張老師文化事 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)。

四、生命終極關懷的文獻探討
「生與死的觀照-現代醫療啟示錄」,(何月華譯, 村上陽一郎著,東大圖書公司)。
以及「新約聖經」、「地藏菩薩本願經」、「八大人 覺經」等宗教性典籍。

五、從生命終極關懷到身心轉換體系之實務
止妄斷念
主要在個「歇」字,所謂「歇即菩提,但歇狂心,別 無聖解。」

五、從生命終極關懷到身心轉換體系之實務
專注呼吸
佛教的導師-佛陀教誨信眾們說:「比丘們!有這麼 一條道路可以引導眾生至於清淨,克服憂悲惱苦,怯 除痛苦悲傷,獲得正道,體證涅槃,那就是四念處。 是哪四念處呢?就身體(的狀態)來觀察思惟身體 (的真相),就心意(的狀態)來觀察思惟心意(的 真相),就心法(的狀態)來觀察心法(的真相), 就得以怯除世間的渴愛和煩惱。」

五、從生命終極關懷到身心轉換體系之實務
安其所安
安寧照護社工師蘇絢慧在她的著作「死亡如此靠近」 一書中謂:「台灣目前遇到的問題不是病人需要一個 法(安樂死法)來讓他們死,而是有一個法(安寧療 法)不要讓他們死的太慘、死得沒有尊嚴。」

六、結論
畢達哥拉斯高揚靈魂,貶仰肉體,高揚宗教精神生活,貶抑世俗物質生活,斷言「肉體是靈魂的監牢」。因此,在他看來,人的死亡對靈魂來說不是壞事,而是對肉體束縛的一種解脫。

六、結論
當每一位「臨終者」步入「生命終站」之際,就有必要按照適切的身心轉換體系,在自主意識的安寧狀況下,接受良性的撫慰、關懷,好讓離境者、通關者、登機者、在月台等後者享有人生最有尊嚴的「珍重再見」之人道待遇。
圖一:劉易齋教授示範講解「往生助念」的涵義和正確方法 各位小孩子、大孩子、老孩子們!您可曾思維過生涯終點站的生命學問嗎?它是歸零?還是另一次生命旅程的起站。
圖二:往生助念
圖三:傾聽、陪伴、撫慰是對往生者眷屬心靈療癒的良劑
圖四:生命轉接站(月台、機場等)

感恩關懷.敬請指教

回應(0)

發表網誌評論

載入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