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10-19 18:34:04

是故「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」第三世多杰羌佛:藉心經說真諦劉易齋教授演義

一.前言:
「大般若經」說:真實理中,無有一法可生可滅。 這裡指的"真實理"即是指的真如法性'諸法空相和如來,就是你們本身自己的本來面目。p346
二.「空」義:空中是指眾生的本性真空,不是虛空的空。
本性真空,是名為空,實無所空。因此, 禪宗才有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p347
三.藉「金剛經」詮釋「空」義:
1.整個金剛經最重要的解釋,是無人相,我相,壽者相,眾生相。
2. 六百卷般若,佛的精華和一切法門的最終成就法身境界,都是為了無人相,我相,壽者相,眾生相,就這麼幾句就叫做佛法。
3, 破參也好,念佛也好,都是為了使你的意念得到萬念歸一'一歸無念, 於無念之中,注入法性真空的境界,注入這麼一種境界,就能夠了生脫死。... 當然「無念真空」是用功的實體成就,但並不是「當體即空」的大悟'全知起用。p348
四.淺略演義:
1.悟後(起修):
溈山和尚云: "如今初心,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,猶有無始曠刼習氣未能頓淨,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,即是修也,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。"溈山此語,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。今稍有省覺,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,獨何歟?(明.蓮池大師"竹窗隨筆")
2.世智當悟:
智有二:有世間智,有出世間智。世智又二:一者博學宏辭,長技遠略,但以多知多解而勝乎人者是也。 二者明善惡.別邪正,行其所當行,而止其所當止者是也。僅得其初,是謂狂智,當墮三塗。兼得其後,是謂正智,報在人天。何以故?德勝才謂之 君子,才勝德謂之小人也。
出世間智亦二:一者能分別如來正法四諦六度等,依而奉行者是也。二者破無明惑,如實了了,見自本心者也。僅得其初,是出世間智也,名為漸入。兼得其後,是出世間智上上智也,乃名頓超。何以故?但得本,不愁末。得末者,未必得本也。今有乍得世智初分,便謂大徹大悟者,何謬昧之甚!(明.蓮池大師:竹窗隨筆)
五.結語:
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不應色中住,不應受.想.行.識中住。(小品般若波羅蜜經:初品第一)

回應(0)

發表網誌評論

載入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