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1-04 17:17:32

= 生涯規劃不是夢 =

" 生涯旅程的流體旋律"
1,"生涯探索是人生必然的功課"
生涯是在生命旅程中,尋找定向與非定向的一個"挑戰和回應"的過程。
西方學者Super 對生涯所標示的定義是:一個人終其一生在不同時期.不同角色的組合 ,也就是說,生涯不只是與工作和職業層面相關的連結,它還包括了:家庭.自我.愛情.休閒.公民參與.社會服務等等。
當然它的面向不是只有點到線的連結,還有許多立體性的 '與整個生命發展過程,產生對應和運作的多元互動狀態。
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 認為:人要有生涯方面的整體規劃,但是不需要有細部規劃 。因為人的整體規劃並非永遠不變,在人生過程裡仍然有許多變化和調整的空間。
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,將人的一生,化分為五個階段:分為成長期.探索期.建立期.維持期.衰退期。這是對ㄧ般正常而擁有穩定發展的國家人民而言。古往今來的人類社會,充滿著由盛而衰,以及否極泰來的陰陽復返變數。如何在變化詭譎的世局中,找到自己的定向,做出正確的選擇,才能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,創造正反相成.辯證相輔之富麗人生和康莊大道。
面對變化多端的人生, 舒伯(super) 提出"生命彩虹"的概念,以樂觀的眼光,來比喻一個圓滿而豐富的人生面貌。
在彩虹的空間緯度與時間經度中,為不同時期.不同階段的生涯旅程,標定自己的角色。為每一個階段旅程,規劃學習目標與努力方向,也為物質與精神資糧儲存充沛的條件和能量。
2,"人格性向必需以品德作為職涯基因"
美國生涯學者何倫在研究興趣與人格之間的關係時,認為職業選擇是個人特質的延伸,會受到個人興趣.人格與環境之間的交互影響。他提出六種主要的人格與興趣類型。這就是所謂的"興趣六角形理論",各個興趣分為:實用型.事務型.企業型.研究型.藝術型和社會型。它們之間存在著多重複叠的關係,彼此之間也含有差異的特質。當然,這只是概略的分類,人的興趣與特質只能為自己的職涯發展及生涯規劃做概括的準備,而實質的耕耘及'機運之對遇,再加上無數的因緣條件,才能成就或形成終極的目標。當然,品德與智慧的培養.薰陶和啟發,始終是生涯過程中,不可或缺的安定樞紐。
就各種類型賴以發揮潛能.建構內涵之條件,可以從三個面向來學習.積累。
第一,是經典智慧的閱讀與傳承__透過經典的養分培育,能夠淬取豐富的生命泉源,開發出創造性的理想和產能。
第二,是文化基因的複製與更新__經由歷史基因.文化融合與時代新文明之統整,能夠薪傳並創生出活化生活的芬多精。
第三,是典範人物的學習與模塑__經由古今中外聖哲偉人的典型效法,可以在生涯歷練中,獲得規範的準繩與奮鬥的力道。

因此,人生整體的發展是一場智能.努力.體能.際遇和多重變奏的"挑戰與回應"的過程。也是"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"的生命進化旅程。
_ 3, "心靈的安定是生涯發展的核心能量"_
台灣企業家的典範人物嚴長壽 總裁,在他的著作:"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"這本書中,有幾段發人深省的哲理.嘉言:
"物質上什麼都不缺的台灣,為什麼仍讓人覺得有一種不安定感?
我們是不是太注重經濟的發展,而犧牲自然環境?
我們是不是激情於政治現象,而忽略文化水平的提升?
我們是不是過度著重外在的享受,而缺少耕耘心靈的滿足?
我最大的擔心,就是台灣陷入了金錢與權力的迷失。人們只追求錢與權這樣的目標,疏忽了人生其他重要的價值。
一個社會除了錢與權之外,還需要兩個平衡的機制,才能讓這個社群產生安定感。其中之一就是宗教的力量,另一個則是人文素養和品格教育的提升。"
嚴長壽認為信仰宗教的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:
信奉宗教的第一個階段是祈福平安,仰賴神威。
第二個階段是要大家放下 ,學習心靈沉澱,學習人的生命中應該有的態度。
第三個階段是積極的去影響別人.改變別人.關心別人。
一個人修行,針對的是自己,在乎的還是個人是否可以安身立命,跳脫輪迴,可以上天堂得永生。但是進入第三個階段,宗教的力量讓人打開更大的胸懷,布施.行善.救苦,他會關心並且在乎這個社會是不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心與協助,而這也才是信仰宗教更積極的目的。
無論你有沒有信仰,當你能夠學習,心懷宗教的情操,你會發現這個社會永遠有比你弱勢的人,如果你能幫助他們,他們也會因為這樣而去關懷比他們更弱勢的人,於是整個社會因此產生正面循環的力量,彼此尊重,彼此關懷,也因而才能達成彼此的安心。
由嚴長壽的生命成就過程與心靈反思的迴響中,我們可以確認:一個"身.心.靈"完整的人,才能在人生旅程上,克服障礙.排除萬難.積極進取.成就別人.昇華自己,進而實現真.善.美.聖的完整之人。
先賢張載的人生座標,所謂:"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;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"。 如此崇高的人生座標和生涯定向,是否能夠畢其ㄧ生勤奮成就,那就必須憑藉捨我其誰的意志和承擔,終身奉為圭臬。至於能否達到目的?則有待"成事在人.命定在天"的生命傳奇來實現了!

劉易齋:編劇.創稿.旁白.導演。
林如月:資料𢑥整.繕打.錄影.攝影.時控。
鄧民偉:剪輯.製作.統集資料.配樂.整合e化素材。
2017.12.23。于台北

回應(0)

發表網誌評論

載入中